彼得·圣吉:(三)五项修炼的逻辑

组织要想真正学习和成长,需要掌握五项修炼。它们并非短期的技巧,而是一场持续一生的修炼过程。圣吉在书中强调,组织的学习不仅是适应,更是创造未来的能力。真正的战略优势,不是掌握更多知识,而是能不断更新思维方式、融合理性与直觉。

在介绍具体内容之前,我们先简单解释一下,圣吉为什么用“修炼”这个词。

圣吉认为,“修炼必须精通整套理论、技巧,进而付诸行动。”这就意味着这五项修炼内容不是一个目标或结果,而是一个长期不断、终身学习、不断实践、全身心投入的过程。

此外,修炼也意味着,对任何人来说,通过练习都能达到熟练和精通的程度。

五项修炼的内容

  • 自我超越(Personal Mastery):

自我超越是个人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,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,只有个人不断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,才会带来组织的持续学习和提升。

只有个人的自我超越,才有组织的自我超越。因此自我超越是一切改变的基础。

  • 心智模式(Mental Models):

心智模式是指,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方式背后的假设、归纳或意象。我们通常很难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,以及它对自己的影响。

心智模式修炼的起点是从审视自己开始,学习如何让我们看到自己理解问题、行为方式背后的东西,并通过与他人相互探询、对话的方式,帮助我们及他人看到更多、学到更多。

  • 共同愿景(Shared Vision):

就是将领导者或组织的愿景与每个人心中的愿景真正融合起来,形成一个全体成员认同的、更丰富多维的愿景。共同愿景会给团队带来极大的凝聚力及战斗力。

当然,要想做到并不容易,很多时候我们说的共同愿景,大部分只是迫于利益的服从的假象,这种表面上达成的共同愿景可能就是喊喊口号,做做样子,一旦遇到困难立刻失效。

想要达成共同的愿景,不仅需要领导者强大的愿力及团队持续不断的沟通、对话,还需要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及引导性的练习方法的辅导。

  • 团队学习(Team Learning):

一个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团队,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,为什么他们的集体智商却只有63?

圣吉在书中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,而团队学习的修炼所针对的,就是这个奇怪的悖论。我们知道团队是能够学习的。

无论是在体育、表演艺术还是科学领域,有时甚至在工商领域,都有1+1>2,集体智慧超过成员、协同行动超过个人行动的样板。

团队真正在学习时,不仅能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,而且每个成员都能比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地成长。

团队学习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团队,而非个人,才是现代组织的基本学习单位。这才是组织要重点关注的地方。只有团队能够学习,组织才能学习。

  • 系统思维(Systems Thinking):

作为第五项修炼,系统思维起到统领和整合的作用,系统思维将前四项内容整合,以帮助个人及组织理解整体运作逻辑。

企业经营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是系统,这些活动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动所组成,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影响。

有些活动所带来的好处或造成的伤害,可能短期内甚至一两年内都看不出来,也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显露出来。

这些问题可能会被实用至上、急功近利、甚至投机取巧等行为所遮蔽,而一些眼下能带来短期好处的行为,在未来,很可能是不知何时会爆炸的雷。

孩子教育、个人成长、职业规划、企业经营等都存在这类问题。

所以说,系统思维是个人或组织学习的关键。没有系统思维,就谈不上我们这里所说的学习,个人或企业就会陷入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的局部修补,或陷入短期利益的诱惑,这让我们永远无法触及问题根源。

我们永远不能说,“我们是个学习型组织”,就好比我们也不能说,“我是个开悟之人”一样。

越是修炼,就越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。

因此,一个个人或企业不可能是“卓越的”,因为他不可能达到一种永恒的卓越境界;只有还存在,它就总是处在学习修炼的实践过程中,要么变得更好,要么变得更差。

适应与创造

最后,我们再讲讲,这里所说的学习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的区别。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,能够从各种学习、培训中受益,并不是什么新概念。

从小到大,我们上学学习知识、上班后接受专业技能培训,这些都是学习,我们称之为适应性学习,也就是为了找工作、多赚钱、适应环境而开展的学习,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学习大多属于此类,我们对此并不陌生。

但圣吉的五项修炼与以上所说的适应性学习显然不同。

前者更多是迫于外界的压力,为了适应环境而开展的学习、有明确的目的性;

而后者更多是内生的创造性学习,不是为了适应,而是为了提高、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而主动开展的学习。

如果我们打个比喻,五项修炼能提高我们的纵向能力,而适应性学习能扩展我们的横向能力。

五项修炼所提高的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赞赏的,儒家提倡的“学而为己”就是这个意思。而后者的增长更多是工具属性,是我们知道的更多,以更好的适应环境。

五项修炼是关于个人自身的修炼。每一项都涉及我们如何思考、如何交往以及如何相互共同学习的内容。

圣吉认为,从这个意义上讲,五项修炼更像艺术训练、训练一种良好的直觉。在实践中,无论是被动的适应性学习、还是主动的创造性学习,我们都要兼顾。

最后,我们用书中的一个隐喻故事,作为这一期的结尾。

理性与直觉的融合

古代伊斯兰教苏菲派有这么一则故事。

在森林里有位迷路的瞎子被绊倒了,他在地上摸来摸去,发现自己压在一个瘸子身上。于是,瞎子和瘸子交谈起来,对各自的命运表达了自怜之情。

瞎子说:“我在这个林子里迷路不知道有多久了,还是找不到出去的路。”

瘸子说:“我在这地上躺了不知道多久了,还是不能起来走出去。”

他们坐在地上交谈着。

突然间,瘸子叫起来,“有了!你把我背到肩上,我告诉你往哪里走。我们一起就能找到出路。”

这个古代故事里的瞎子,原本象征着理性(rationality),而瘸子则象征着直觉(intuition)。无法学会把两者结合起来,我们就无法找到走出森林的路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陕ICP备2023001301号-1